力拼2025年離岸風電年發電量達215億度,近年政府與開發商積極投入離岸風場建設。但根據中華鯨豚協會近11年來數據,發現自2015年公布苗栗、彰化海域潛力風場後,海豚擱淺數量有上升的趨勢,主要受害物種是與白海豚同為一級保育類動物的「露脊鼠海豚」。

離岸風場減緩對白海豚的衝擊,露脊鼠海豚卻成最大受害者

離岸風場的建設在環境評估作業(以下簡稱環評)中,為了減輕開發衝擊,過去皆以白海豚量身打造。中華鯨豚協會臉書貼文提到,不管是在打樁噪音上的控制、航行減速的範圍與要求,安排鯨豚觀察員出海作為第一線進行觀察等,皆是以減緩對白海豚的影響進行作業。 

不過,根據中華鯨豚協會自2010年至2021年苗栗及彰化海域沿岸鯨豚擱淺的變化統計,在2015年能源局公佈36處潛力場址後,鯨豚擱淺的數量有明顯的增加的趨勢!其中,協會指出:「我們認為『露脊鼠海豚』是離岸風場開發中,最主要的受害物種。」 

配圖01露脊鼠海豚屬的海豚嘴巴彎彎的,牠們也被封為「微笑天使/隱士」,屬於體型較小、行為隱密害羞的鯨豚,由於無背鰭,海上觀察須在相當風平浪靜的時候,才偶爾能見到牠們的身影。圖片來源|中華鯨豚協會



自風場場址公佈,露脊鼠海豚擱淺數量倍數成長

離岸風場自2015年公布場址,並由經濟部及開發商向環保署提出環評,2018年開始實施區塊開發,但協會指出:「自2015年始,露脊鼠海豚的擱淺數量幾乎都是倍數增加,苗栗海域擱淺的露脊鼠海豚數量不僅成長133%,彰化海域區擱淺數量更比公告前成長600%!」 

雖然工程期是從2018年後才開始,2019年首座離岸風場於苗栗海域完成,彰化風場更是從2020年起陸續啟動工程,不過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指出:

「如果只看工程期開始後對鯨豚的影響,其實是不夠準確的!」 

曾鉦琮詳細說明道,公布場址後因開發商會需要進行環評,而陸續前往場址探勘,過程中除了會有許多船隻在調查的航線來來回回,海上作業也會使用到大量器具,這些前期作業都有可能影響鯨豚。因此,協會才會以2015年為基準進行擱淺數量的比較。

此外,曾鉦琮更提到:「露脊鼠海豚和白海豚在我國同是一級保育類動物,不過因環評只以白海豚為保護對象,所以受到最大影響的露脊鼠海豚,其實是被忽略的物種。」 

舉例來說,依現行環評的要求,經濟部規定施工船隻在接近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時,需低速航行並避開白海豚,航道劃設也應避開敏感區,其餘地方才可恢復行駛速度。然而,露脊鼠海豚體型小又沒有背鰭,就算船上有鯨豚觀察員協助,海上觀察也十分不易,以目前環評制度下,可能就容易發生露脊鼠海豚遭船隻碰撞事故。

 

配圖022015年後,根據中華鯨豚協會歷年來的鯨豚擱淺與救商統計,苗栗海域的露脊鼠海豚擱淺個體數量超過1倍。圖片來源|中華鯨豚協會

 

配圖03彰化海域的露脊鼠海豚擱淺個體數量則更為驚人,成長了6倍。圖片來源|中華鯨豚協會

爭取露脊鼠海豚保育納入環評,2家開發商點頭承諾!

中華鯨豚協會自2022年6月起於各風場開發的環評審查會議中,不斷替露脊鼠海豚發聲,不過卻多次遭環評會議忽略。終在9月6、7日於「渢佑」及「環洋」開發商的環評審查會議中,受到環評委員的重視,環委也要求開發商將露脊鼠海豚納入評估審查! 

「渢佑」離岸風場距離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僅3公里,也恐衝擊到露脊鼠海豚,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指出,首位要求開發商納入露脊鼠海豚保育的環委張學文,6號便於會議上要求開發商進一步評估打樁噪音、海纜工作船對此物種的衝擊,並提出減輕對策。而這也是首例納入露脊鼠海豚保育的離岸風場。 

緊接著在隔日的「環洋」的環評審查會議中,環委孫振義也指出由於露脊鼠海豚無背鰭,在海面上難以觀察,要求開發單位可以透過儀器輔助調查。而「環洋」開發商雖認為實務上效果可能有限,但仍承諾會以熱影響儀輔助判別物種,以避開露脊鼠海豚。 

儘管目前有兩家開發商承諾對露脊鼠海豚的保育,但因環評審查會通常由不同開發商與場域個別進行,因此露脊鼠海豚保育在離岸風機整體環評政策的改變與要求,是不溯既往的。不過曾鉦琮認為:

「這是一個好的開始!有了前例,未來會更有機會要求其他開發商跟進。」

曾鉦琮也表示,由於露脊鼠海豚相比白海豚,體型更小、對環境的耐受度也更為敏感,將露脊鼠海豚納入環評,甚至作為旗艦物種,未來離岸風機的環評及開發上便會更為嚴謹,減輕對環境與生物的影響! 

中華鯨豚協會表示,期待後續的的風場開發商能正視露脊鼠海豚已被傷害的問題,而協會也將持續監督離岸風場的開發,為鯨豚生存的生存權努力。

Introduction
幫助窩窩走下去

身為一個小小的獨立媒體生存著實大不易,
需要你的攜手跟我們一起再走下個10年。


報導分類

專題分類